“我這兩年的感悟是,第一要重視供應鏈,最好是公司一把手去抓。另外要特別重視進口替代的機會,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,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?!?/span>
“做半導體行業很容易陣亡,做產品規劃的時候,一定不能大而全,不要一步到位,這樣風險太大,應該是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迭代?!?span style="font-size: 16px; text-indent: 2em;">
“回過頭來看,我用了很多年都覺得這個理念是對的,它可以穿越周期,不管需求多少,價格漲跌,價格便宜才能創造周期,有足夠的護城河?!?/span>
……
以上是深圳市森國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森國科”)董事長楊承晉于2020年2月23日在“首屆半導體產業峰會暨芯智庫成立大會”上的精彩分享。
楊承晉自大學時期成了一名技術咖,28歲開始“挑大梁”做聯發科大陸地區的負責人,此后創立了專注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森國科,最近還完成了C輪億元級的融資。
芯片設計離不開對芯片產品線的管理,這也是芯片設計公司最核心的職責之一。楊承晉和他的團隊耕耘汽車芯片多年,總結的不少經驗對芯片創業公司來說有借鑒意義,尤其在產品規劃和路線選擇過程的8個要點和10個步驟上(文末掃描二維碼,領取作者演講ppt),為創業公司清晰地指明了方向。以下是“面對終端市場及渠道需求,芯片設計公司如何選擇技術路線和做好產品規劃”2.0版的主題演講全文,芯智庫整理如下:
我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還是有點壓力的,因為做產品規劃,選擇技術方向,實際上沒有標準答案,往往是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”。2020年8月,我在南京第一次講這個題目,時隔兩年,也有了一些新變化,而我們做芯片產品規劃的時候,通常有一個單詞叫 Trade-off,就是選擇平衡,我這是第二次講,也就是“選擇2.0”。
楊承晉(深圳市森國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)
我在這個行業干得比較久,到從業十幾年,30幾歲時我就變成光頭了。我在聯發科干了十幾年,這個行業壓力非常大,新知識層出不窮,競爭非常激烈,我在27年前實際上是有頭發的,后來偶爾翻出當年的照片,差別太大了,但是這個行業非常有趣,我非常熱愛這個行業。
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森國科,我們目前的重點是功率器件,希望成為全球比較領先的企業。我們知道這幾年的熱點是新能源,全球都在看低碳和雙碳,我們做功率器件也是賦能低碳、雙碳,打造綠色行動力,當然我們目前都是采用新材料。
我們創立的第一家公司,總部在深圳南山區,我們在幾年前成立了一個成都子公司,偏研發,去年年底我們成立了蘇州的子公司,目前有三個辦公點。
我們主要做碳化硅的功率器件,這張圖是襯底,材料硬度接近金剛石,要人工制造,造得好一點就可以做器件了,造得不好就做藍寶石了。后面是外延、晶圓,最后這個產品被封裝好。
碳化硅的功率器件都用在這些產品中的電源里,大量用在電腦、服務器,還有偏工業、汽車等產品的電源中,將來的用途也會越來越多。
做芯片也好,做器件也好,芯片行業是非常燒錢的,這是一個資本、技術、人才非常密集的行業,我們公司一路走來也要感謝資本市場的支持,我們的股東包括北京汽車、藍思科技,這是我們產業的一些股東。我們還有一些金融類的股東,第一創業、中金、中科海創,去年年底我們獲得了中金的投資。為了創新,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,當然這個行業必須有持續的投資,堅持就一定可以走下去。
01 做好芯片產品規劃 先要知己知彼
芯片產品規劃的8個要點:拿手好戲、趨勢分析、需求分析、競爭分析、預算、ROI(投資回報率)、供應鏈、進口替代。
今天的主要內容,就是從芯片的產品規劃,技術路線的選擇做一些分享,這個話題實際是挺大的,我先跟大家講一個比較簡單的脈絡。實際上是很多產品做得好,確實要做好產品規劃,但一定要從需求出發,看看自己的能力在哪。
核心能力分析
我們從自己的一些核心能力開始,你要清楚的了解你和你的團隊有什么核心能力,這個核心能力能不能變成核心價值?也就是能否獲得市場的認可。
同時要做趨勢分析,電子行業周期性很長,通常3-5年,一般在5年左右產品就可能慢慢走下坡路了,新的機會就出現了,當你沒有跟著趨勢走的時候,你做的產品可能是沒有需求的,你的蛋糕就會越來越小。
需求分析
要做需求分析,要知道你的產品是To B還是To C,這兩種產品都不一樣。另外一定要有痛點,知道怎么解決這個痛點,競爭是免不了的,要分析你的競爭對手和他的產品,要做好預算,比如我們做一個芯片的時候,一定會清楚地知道從開始設計,到最后產品進入市場銷售的整個預算,千萬要避免做到一半沒有預算的問題,并且要做好第一次不成功,第二次、第三次沒有錢也能堅持下去的準備。
另外要嚴格執行預算,預算有偏差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,不能等到沒有錢了就不做了。最后我們都要回到投資回報率,回到ROI,就是你投了多少錢進去,最后可以賺多少錢回來,這是很重要的指標。每個行業指標不一樣,我們以前經常希望大于4倍,就是你投一個芯片進去,生命周期結束的時候能不能掙4千萬回來。
供應鏈資源
這8個要點里面,供應鏈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,產品規劃做得再好,需求分析做得再強,但是你沒有供應鏈資源,有可能連新品都投不出去,就算投出去了,你可能也沒辦法批量生產,滿足不了生產的需求。所以走到這里供應鏈資源變成了產品規劃非常重要的一個要點。
進口替代
一定要重視另外一個趨勢,就是進口替代,這個趨勢實際上有兩三年了,應該還會持續很多年,比如5-10年,因此進口替代這個趨勢一定要跟上,這也是一個需求。
這幾年把替代做好的公司都非常出色,現在實際上你只要能夠滿足下游的需求,它只要能用了,可能就有迭代機會,競爭形式發生了變化,所以我覺得我們做產品規劃,最好圍繞這8個要點展開。
我們自己做碳維器件的時候,也希望維持我們的核心能力,就是低成本創新,這很難做到。因為我們半導體行業都在追求如何在同等功能下把面積做得更小,這意味著成本越低,還要提升你的價值,從而誕生出一個非常好的產品,有好的價格,好的服務,做一個“三好學生”,有了這兩條,你的產品基本可以活下去。
趨勢分析(附實際案例)
趨勢分析上面,我們從2018年之后基本在做進口替代,并一直強調低成本高性能,以我們自己的碳化硅器件產品來看,分四個大的需求。
一個新能源汽車,一個是光伏、風電和儲能,這是雙碳的重要方向。另外就是電源,像5G的電源、服務器電源,因為這幾年云的東西發展得很快,服務器的量一直在暴增,這些都非常耗電,因此我們的碳化硅器件需求非常大。另外,像去年開始火的快充,消費型產品里面也用到大量的半導體。
我們這個行業基本都是跟國際品牌競爭,國內的品牌占比還不大(不到10%)。預算方面,不準的時候一定要調節,多出來當然很開心,不夠的一定要想怎么節省或怎么增加,總之要沿著預算的中心軸做調整。
最后,生命周期內ROI一般都要大于4的回報率,我們做芯片有國家使命感,還有社會責任感,最終還是要回到經濟指標,你的ROI越高,代表你通過推算可能贏的機會越大,像有的產品可以達到10倍的回報率,但是至少不要低于4。我們測算過,低于4的話這個項目可能就不是個好項目了。
在供應鏈上我們比較幸運,2018年從事碳維行業的時候,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三個東西:襯底,外延片,代工廠。我們一開始就跟國際領先的供應商達成了合作,雖然走過彎路,但沒那么曲折,產能也得到了較好的保障。另外在我們的企業文化里,在2019年的時候就提出要做進口替代,因此整個公司在這一塊方向比較明確。
拿手好戲的配合(技術路線的選擇)
我是做集成電路出身,但是做到功率器件的時候花了兩三年的時間,有句話是我的心得:“沒有最好的功率器件,只有最合適的功率器件”。因為市場在我們這邊,很容易了解需求,我們很容易在最開始把產品的性能做過了,成本增加,利潤也就不可觀,因此我們要跟著應用場景走,最合適的就是在某個功能性能上面做傾斜,在特別的設計上面做一些延伸,所以說沒有最好的功率器件,只有最合適的功率器件。
做半導體行業很容易陣亡,我另外一個心得就是做產品規劃的時候,一定不能大而全,不要一步到位,這樣風險太大,應該是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迭代,就是說你可以把一些不確定性放在每一個細節的改進上面,這樣做成功率比較大。
總之,一般我們在采用技術路線選擇的時候,一定要看你的合作伙伴,他的能力在哪里,他的技術是否領先,他的量產交付能力如何,是否對你很信任很配合等等。
02十大步驟 如何做好產品規劃?
做產品規劃有10個步驟,不同的產品有一些差異。
芯片產品概要
我們在做核心分析時,首先要有一個概要,搞清楚這個產品是干什么的,能帶來什么價值。只有了解整個系統和整個行業,從你的芯片往應用推,從應用往回推,如此反復,才有了整個產品規劃的基礎。
產品開發計劃
第二步,我們就可以制定開發計劃,這里涉及到時間表、規劃書。從寫第一份規格書開始,到產品做出來,要有一個完整的產品開發計劃,起初這個計劃肯定不準,要不斷調整它,但大體上不能偏。在這份報告里還要做競爭分析,每家公司的競爭策略都不同,在產品成型之前要想好你的客戶是誰,產品出來后有沒有人用,有沒有下游的“鐵哥們”一起合作。
系統行業概述
比如用在光伏逆變器上面的產品,我們要對它有一個系統的描述,產品歷史的沿革,產品有沒有好的標準,還要注意市場容量是增長還是衰退,目前規模如何。
有了數量之后還得有金額,做這個行業營業額能做多少,這代表著這個行業的天花板。目前有哪些主要的供應商,什么叫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等等,當你把整個描述完后,基本就對整個系統行業非常了解了。
芯片行業概述
描述系統之外,還要描述芯片,要會畫功能框圖,會做功能描述,這時也要做第二次預算,就是測算,芯片本身的市場規模、產品特色是什么,做標準品還是定制,要做IDM,設計公司還是系統公司?優勢是什么?……這些都要做分析,分析完對芯片的定義就非常清楚了。
策略
你的策略是低價格的競爭,還是服務好,還是你的系統能力強,或是這幾方面兼有?這些問題決定了你拿什么來贏市場。
財務預算
財務預算非常重要,這里要做好預算,一定要避免整個開發計劃在中途突然沒錢,還要規劃好到底能賺多少錢,把所有的都算進去,可以是未來3-5年的銷售額和毛利的預算,像偏數字的產品,其實3年就足夠了,但很多模擬產品可能需要5年。
對于投資回報率的問題,因為我自己也是技術背景出身的,以前也不太注意這個,其實到最后你會發現做什么都要回到財務指標。
風險評估和管控
要做好風險評估和管控,現在要對專利重視起來,因為很多不做專利的公司最后很容易出問題,當你做得越好,風險也越大。
這里是一個對專利的研究,最好在做產品之前查一下,看哪些專利能力被碰到,能否繞過去。第二要做好專利發明及申請計劃,不要等產品做出來才申請專利,而是在做之前就已經想好專利如何申請,哪怕想法尚不能實現,也要先做好申請的計劃,想好一旦有法律風險該如何處理。
競爭分析
這步一定要分析5-10名全球和國內的競爭對手,雖然市面上有很多分析報告,但也不能完全依賴它們,一定要有一些實際調查的渠道,通過這些渠道可以查到更多真實的信息。
從哪些方面分析主要的競爭對手?在發展歷程、產品優勢等方面做SWOT分析,還要仔細分析產品的描述、規格、die size、制程、FAB和封測廠、路線圖等,對競爭對手做系統分析,分析得越詳細,將來的風險越小。
你的戰略合作客戶有哪些?這個行業還是分陣營的,其中有很多客戶維持著緊密的內在合作關系,產品的競爭說回來還是人的競爭,所以要看對方的研發能力和財務指標如何。今天上午戴博士講到,許多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毛利低于40%壓力就很大了,但是對于中國臺灣的企業,毛利率30%就過得很快樂,我們大陸好多企業可能20%也不錯了,這就說明毛利的目標也是競爭的一部分。
另外要有愿景,比如希望產品在國內甚至在全球的產業中排上名,可能大家會覺得太好高騖遠,但愿景一定要有,無論是前十名還是前五名,這是努力的方向,會對團隊未來做產品有非常大的幫助。
客戶推廣
為客戶做一個描述(畫像),鎖定什么類型的客戶,你的產品是市場類型還是大品牌類型,是消費、工業、醫療,還是汽車?也要對你的客戶做競爭分析,你可能先打哪個市場,優先級是什么,要列出你的理由。
拿下客戶是最終目的,和主要的競爭對手相比,你的優勢是什么,有什么資源,有什么價值會被別人看上?這些都要做推演。提前做客戶推廣,而不是等產品出來才去推廣,可能會事半功倍。
差異化策略要有,跟別人做一樣的話就是苦戰,除此之外還有創新性的策略。
財務可行性標準
財務預算,回到了大家最熟悉的銷售額、毛利、用了多少錢、人頭費用,實際上我們設計公司有很大筆費用是人的費用,在總預算上,一路走來我們看到都是紙上談兵,因為你還沒有真正動手,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有依據地“拍腦袋”,你“拍腦袋”的理由是什么,能否說服自己,能說服自己才能說服別人。
這里涉及到一個財務可行性分析表格,填數字進去后會自動產生一個投資回報率的結果。把所有的費用都算進去,從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一天開始,跟養育孩子一樣,從開始準備生孩子,到孩子上大學的整個費用算出來。最后來看投資回報率,如果不夠,是算錯了還是前面的推理有問題?這個結果甚至可能會讓你思考是否要換一個項目重頭開始,總之,生命周期內ROI 至少大于4。
不斷創新,便宜才是硬道理
我認為拉長芯片產品的商業周期有兩個方法,一個是把產品做到足夠有競爭力,另一個是創新。如何選擇技術路線,有沒有普適性的真理?關于這句話,我也常常問我自己。以前我非常推崇“便宜才是硬道理”,因為半導體行業技術迭代太厲害了,工藝的推動讓芯片價格越來越便宜,以前就是說“賣得跟白菜一樣”,所以說你想要活下來或者賺到錢,只有把芯片和系統的成本做得越來越低?;剡^頭來看,我用了很多年都覺得這個理念是對的,它可以穿越周期,不管需求多少,價格漲跌,價格便宜才能創造周期,有足夠的護城河。
還有一個可以穿越周期的方法,那就是不斷創新,創新會不斷提高產品、技術的核心價值,還能把產品做得越來越便宜。降低成本并不容易,這里指的不是賣便宜貨,而是成本做得足夠低,銷路好,利潤自然高了,貨值也高很多。
03總結
第一,做產品規劃有8個要點,你有什么拿手好戲,要做趨勢分析、需求分析、競爭分析,要做好預算、執行預算,另外做好ROI。紅色標出的是這兩年的感悟,要重視供應鏈,最好是公司的一把手去抓。另外要特別重視進口替代的機會,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,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。
第二,如何選擇技術路線,我們要和合作伙伴在核心能力上完美結合起來。第四部分是新品規劃的10大步驟,第五是如何穿越周期,便宜是硬道理,不斷創新。